6月17日,市城市管理局召開提升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新聞通報會。記者從會上獲悉,目前,全市共有城市水廠100座,其中,中心城區有25座城市水廠,供水規模為390萬m3/日。完善服務設施方面,目前,全市已建成750處公共直飲水設施,有力解決了市民出行飲水難問題,受到市民的好評。
市城市管理局相關人士介紹,1932年1月,重慶第一座自來水廠在渝中區打槍壩建成供水,結束了山城人民挑水喝的歷史,該水廠從規劃、設計到施工,完全由國人主持,創造了中國近現代給水工程史上“首例”。
目前,全市共有城市水廠100座,供水規模為698萬m3/日。其中,中心城區有25座城市水廠,供水規模為390萬m3/日。2020年全市城市供水總量達17.3億噸,中心城區供水總量為10.3億噸,全市城市公共管網漏損率平均為8.65%,已達到國務院“水十條”考核控制在10%以內的要求。
在推進城市供水設施建設方面,2020年,全市完成投入24億元,實施142個城市供水項目,建成南岸觀景口水廠一期工程、涪陵白鶴水廠等項目,全市新增供水能力34.8萬噸/日。2021年,全市計劃投入25億元,推進113個供水項目建設,其中,萬州江南水廠、巴南新大江水廠一期、魚嘴水廠二期、井口水廠二期擴建、新德感水廠一期等15座骨干水廠新改擴建工程已列入市政府工作報告和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市級層面重點民生項目。截至目前,各項建設任務正有序推進中,已完成投資9.8億。
在建設供水安全保障體系方面,市城市管理局著力實施中心城區水廠擴大關小、優化布局, 建設“兩江互濟、江庫聯動、互聯互通”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。截至2020年底,已關停黃沙溪、東渝、玄壇廟、江北、同興等28座規模小、工藝落后的小水廠和取水口,城市水廠布局逐步優化。按照規劃,中心城區將隨跨江大橋和穿山隧道同步建設26條應急互聯互通供水管道,滿足突發事件下城市應急供水保障需求。目前,已建成曾家巖大橋應急互聯互通供水管道,禮嘉大橋、紅巖村大橋等5座跨江大橋和土主隧道、龍興隧道等2條穿山隧道正在與橋隧項目同步建設應急供水管道,黃桷坪大橋、鹿角隧道、陶家隧道等應急互聯互通管道正開展項目前期工作,隨著應急互聯互通供水管道的建成,城市應急供水保障能力將大大提升。
水質管理方面,除企業自檢、部門抽檢外,還有定期水質信息公示。根據抽檢結果,近年來,全市城市水廠水質綜合合格率保持在98%以上,中心城區達100%,超過國家標準3個百分點以上。
完善服務設施方面,為完善城市服務功能,提高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和共享水平,滿足市民出行飲水需求,2018年以來,市城市管理局組織各區縣城市管理部門在轄區人流密集、停留時間較長的商圈、廣場、公園等公共場所建設公共直飲水設施,豐富城市供水供給,免費向廣大市民提供直飲水。目前,全市建成750處公共直飲水設施,有力解決了市民出行飲水難問題,受到市民的好評。
下一步,市城市管理局將繼續加大城市供水基礎設施建設,加快智慧水務的建設和運用,優化營商環境、提升供水服務水平,持續為經濟建設與城市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,努力為人民群眾生活、生產提供最優質的供水保障。
文章來源: 財富直飲水